北京京西學校是傾向于歐洲模式,德威跟京西差不多也是歐式的。這三所國際學校屬于典型的純外國學校,京西學校順應北京市和朝陽區社會經濟發展,瞄準“一流教育”的辦學目標,本著“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以注重吸納“中國文化”為辦學特色,以“實踐和創造”為辦學風格。
學校各個年級均采用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的教育體系和課程,其中包括小學課程PYP (Primary Years Programme)、初中課程MYP (Middle Years Programme) 以及高中課程 (Diploma Programme)。
一、招生學生年齡范圍
接受學生年齡范圍:3-18歲
年級包含:幼兒園小班 – 12年級
學校類型:非營利性的國際學校,取得以下機構的認證和會員資格:
* 國際文憑學校(IB World School)
* 國際學校協會 (CIS)
* 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NCCT)
* 美國新英格蘭院校協會(NEASC)
* 國際文憑組織指定培訓中心
二、學生群體
學生國籍:學生群體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單一國籍人數不超過學生總數的20%。學生人數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
主要教學語言:英語
其他教學語言:中文、法語、西班牙語、荷蘭語
平均班級人數:14人(幼兒班),22人(小學- 高中)
師生平均比率:1:8
學校上課時間:8:30–15:20
每年秋季開學前后都是咨詢青苗國際雙語學校的高峰期,近期也收到很多家長向我們咨詢關于青苗國際雙語學校是否可以插班生的問題,今天就來為大家說明一下學校各年級段插班生報名情況,供大家參考。
青苗國際雙語學校各年級在名額允許的條件下,可接受插班學生入讀。目前學校招收中外籍學生,對學生的戶籍、國籍沒有限制,只要學生能夠達到相應申請年級的要求,并在名額允許的條件下即可入學。
青苗國際雙語學校報名時間為:6-9月份,此階段主要招收高中學生,同時接收少量有幼小初階段插班生,高中名額比較充裕,如有小學初中插班意向,請盡快咨詢學位有限,招滿截止;
【青苗國際雙語學校招生對象及條件】
接受學生年齡范圍:2-18歲
外教/中教比例:2:1
班級人數:不超過22人
在校生國籍:中國、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西班牙以及其他35個國家和地區。
寄宿項目:有,順義校區有面向6-12年級有需求的學生住宿項目。
【青苗國際雙語學校各校區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青苗國際雙語學校順義校區( 幼兒園 -12 年級 )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青苗國際雙語學校海淀校區 ( 幼兒園 -12年級 )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青苗國際雙語學校常營校區 ( 幼兒園 - 高中 )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青苗國際雙語學校陽光上東校區 ( 學前班 -5 年級 )招生簡章
2020秋招已經開始,盡管非京籍讀國際學校不受太多限制,但很多家長還是會在“四證”問題上搞不明白,哪些學校需要四證,哪些不需要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關于“四證”的疑問。
國際學校為什么需要辦四證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理解的是,辦理“四證”往往是和學籍掛鉤。北京市教委在歷年的入學政策都有一項規定:
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因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等相關材料……各區應建立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證件材料聯合審核機制。
針對于國際學校來說,存在著兩種學籍:一種是國內學籍;一種是國際學籍。因此,國際學校在“四證”問題上,就存在著兩種情況。(根據今年的最新政策,小初階段不論非京籍、還是京籍家庭都必須滿足四證要求才能入學,高中階段不做要求)
1、放棄國內學籍:這種情況不需要辦理“四證”,走的是國際學籍。需要明確說明的是,放棄國內學籍,則無法參加國內高考。因為大部分國際學校學生畢業后,是通過國際課程的成績來申請國外大學的。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國內的學籍對于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沒有影響。
2、雙學籍:這種情況就需要辦理“四證”。也就是國內學籍和國際學籍同時具備,雙學籍,意味著可以在國內參加高考。
非京籍如何辦理“四證”?
國際學校,對于符合四證要求的學生,上學籍的時間一般是延時到五月下旬,如果在此時間前未選定學校,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籍注冊。
按照往年家長分享的信息,一般民辦校稍微放寬的是,四證可在其他區審核通過,也就是說,你想去海淀上民辦國際小學,可以在豐臺區、房山區審核通過四證。(今年的招生政策目前沒有出臺,預計4月底各區公布)
“四證”是哪四證?
非京籍四證并不是四個證件,而是針對非京籍入學所需要開具的四套證明材料,具體包括:
當前我國的學校種類大致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是國家教育部門直接開辦的公益性的學校,而私立學校是由一些企業開辦的以經營目的為主的學校。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有些家長選擇公立學校,有些家長選擇私立學校,那么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區別有哪些,孩子應該進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讀書比較好?
公立學校由政府財政撥款。一般而言,公立學校的數量和辦學規模都遠遠超過私立學校,而且,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教學設施較為完善。不僅如此,有些國家的公立學校提供免學費教育,如德國、瑞典、意大利、法國等國家。但公立大學入學門檻較高,申請競爭較為激烈,只有那些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申請人,才能獲得費用低廉、高質量的教育機會。
私立學校是指由私人或私立機構投資,由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批準,教育和政府的結合,解決更多側重于教育公平問題的學校。為了適應區域人才來源短缺的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人才總是趨于短缺狀態,需要教育和培訓,私立學校應運而生。相對而來,私立學校有著較大公立學校所沒有的優勢。
公立學校的學生就近入學,一般讀"通學"(走讀)。 私立學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五花八門的有經濟實力的不同層次的家庭,學生一般是住校,實行封閉式管理。
從授課質量上來說,公立和私立沒有太大區別。公立也好,私立也罷,在初等教育階段所授的課程是一樣的。只是私立學校根據校長的理念不同會有一些有特色的方針政策,有自主教育的傾向,看起來更吸引人的眼球,但仔細研究會發現,公立學校也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前公立學校的學生數量多,中午也不提供午餐,與私立學校有著鮮明的對比,近年來,很多公立學校也從一年級開始提供午餐了。而且,公立學校課外活動也不需要繳納很多費用,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參加課外活動,沒花太多錢卻可以接受高質量的教育。牽著孩子的手把他送到校門口并揮手告別的短暫但很美妙的時光也隨著學校距離近而變成可能。我想勸那些一心想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的媽媽,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公立學校,用私立學校的學費來報一些適合孩子的特長教育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聊一聊為什么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忍受小別離的苦楚,也要把孩子送到那么遠的地方去讀高中,究竟去美國讀高中有哪些在國內讀高中無法比擬的優勢呢?
1、美國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接軌
大學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續,大學教育雖屬于培養高級人才的階段,但美國的高等教育仍十分重視學生的基礎教育,并且進一步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而不是將學生的教育局限在某些特定的學科里。
縱觀美國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看出重視基礎教育、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成為美國教育的一個特色,文理兼融、跨學科發展使學生的才智得到最大量的發揮,這樣的教育會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
2、更高比例升入美國常青藤名校
像美國常春藤這樣的名校錄取學生有多種考量。比如說要準備SAT考試,要突出綜合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學術能力等)這里我們僅談一下學業成績(GPA)對學生能否進入名牌的影響。
通常一個優秀的學生在高中階段要選修8門左右的大學預修課,這樣才能保證在學業成績上有競爭優勢,絕大部分進入常春藤盟校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都在4.2分至4.5分之間。而美國高中教育階段恰恰給優秀的學生創造了提升自己的機會。
在美國的高中,所有學生要選的課基本上一樣的,優秀學生和普通學生的差異在于選課的難度。
3、領先起跑,成功快人一步
可以使孩子更快融入美國的學習和生活:孩子越小,模仿語言的能力就越強。經過兩三年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英文程度一般可以達到國內英文系畢業生的水平,實際運用的能力還會更強。
目前家長普遍會說很多種漢語,對股東、對領導、對同事、對客戶、對家長,漢語表達多種多樣;但大學后留學美國并留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同樣年紀同學,大多數人應對不同社會角色都只會說一種英語,這往往是所謂形成玻璃天花板的一部分因素,當然還有用英語書面、口頭表達能力與當地同齡人的差距。如果希望孩子今后能夠把英語作為母語,有條件的家庭最好安排孩子在20歲前在英語國家有過生活經歷。
另外美國高中設置的ESL課程是由高中直接安排的,設計完善的ESL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英語。
參加SAT考試更方便,而且可以直接參加AP,IB等眾多進入名校必須先修讀的預修課程。此外,申請大學的時候獲得美國高中老師的推薦信,進一步提高名校錄取率。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高中階段會結識很多長期的,穩定的,具有一定影響的人際關系。無論是你的同學,你的寄宿家庭,還是學校提供的各種社區活動,跨國交流項目,國際體育競賽,藝術表演等,都為我們提供無限的機會 。
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美國的高中教育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均衡性、多樣性及基礎性。美國全國已普及了12年的義務教育,高中畢業生只要有意愿,基本上都可以上大學。法律規定,家長有責任使自己的子女完成從小學到高中的學業。
因此,美國高中學生升大學的壓力不是很大,但在進入名牌大學上競爭卻是十分激烈。 在普及教育中培養復合型的人才,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并為學子進入名校奠定基礎。
4、學習過程中更公平的待遇
美國高中學習測評安排比較合理,相對而言具有公平性質,測評包括平時作業(經常會占到20-40%)、課堂小測驗 quiz(通常占10-20%)、課堂考試 Test(通常占10-20%)、期中期末考試 Mid term&Final Exam(通常占15-25%)、特別項目 Project(通常會占到10-25%)、參與 Participation(通常會占5-20%)和學習努力程度 Effort(通常有5-10%)幾個大方面。
平時作業
每一次作業都有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可以理解為權重,比較重要的作業可能一次滿分就100分,有的作業是10分,有的18分,等等。學生在每次作業里得到的分數相加,除以所有作業的最高可能得分,乘以100,就是作業的平均成績。
學生們需要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特別是滿分比較高的那些“大”作業,絕對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平時的作業成績一定會影響到最終的總成績。
課堂小測驗
老師們往往會在課上給學生們做一些小測驗,有時是不提前通知的臨時性小測驗(popquiz),特別在老師們看到大家不集中注意力或覺得學生沒有每天花足夠時間學習的時候。
這些小測驗的分數也和作業一樣,需要累積起來,最后得到小測驗的平均成績。
課堂考試
這些一般都是會提前通知學生準備,比如一章學習結束后,老師會給一個章節考試。
期中期末考試
期中考試要考從開學到期中所有學的內容,期末考試一般是考一個學期所學的內容,通常在期末考試之前,老師會帶領學生們復習一遍,有的老師甚至給出重點。
學生們要認真準備期中和期末考試。和國內不一樣的是,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在總成績里占的比重沒有那么大。
特別項目
這些特別項目一般來說也和作業差不多,但是有時候會是集體作業,即需要幾個人一起完成的作業,每個人都在項目中有所貢獻,齊心協力,一個小組的同學都會拿到同樣的分數;有時候是外出參觀回來寫的心得筆記;有時候是一個實驗報告;有時候是一個研究論文。
參與
美國老師非常看重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們認真聽課,積極參與,主動問問題,參與討論,貢獻自己的想法,和老師互動,都是老師們希望學生們做到的。
學習努力程度
老師會看得到學生們是否為學習新知識付出了努力,對于勤奮努力的學生,這個分數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等于送的一樣,但是如果老師看到你應付作業、不好好記筆記、粗心大意的對待作業和考試,就會認為你沒有付出努力,不會給你這個分數。
學生在上面幾個方面的平均分數,乘以權重(即括號里的百分數),再相加,就得到一學期的綜合成績。
在美國高中,能給你足夠公平的分數待遇,這才是吸引眾多學子奔赴美國留學的原因所在。